原水成分是确定适宜的水处理工艺、选择合理的水质处理流程、采用适当的化学药剂及其剂量、进行水处理设备计算的重要基础资料。
(1) 含盐量和总固体:
1)含盐量:水中的盐类一般指离解为离子状态的溶解固体,其阴、阳离子含量的总和称为含盐量。水的电导率与含盐量有关。
2)总固体是指水在一定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留在器皿中的物质重量,包括悬浮固体(即截留在滤器上的全部残渣)和溶解固体(即通过滤器的全部残渣)。
(2)酸度:是指水中含有能与强碱(如NaOH、KOH等)起作用的酸性物质的含量。这类物质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三类:
1)能全部离解为氢离子的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2)弱酸,如碳酸、硫化氢、醋酸等有机酸等。
3)强酸弱碱所组成的盐类,如铵、铁、铝等离子与强酸所组成的盐,这些盐类水解产生氢离子。
(3)碱度:是指水中含有能与强酸(如0.1mol/L的HCl标准溶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含量,碱度指标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及金属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这类物质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三类:
1)重碳酸盐碱度(HCO3-)。
2)碳酸盐碱度(CO32-)。
3)氢氧化物碱度(OH-)。
(4)硬度:水的硬度分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两类,二者之和称为总硬度(Ho)。
1)碳酸盐硬度(Hz):主要是指钙、镁离子与重碳酸根所组成的盐。由于水受热后,重碳酸盐分解为碳酸盐,溶解度降低后生成沉淀而析出。因此又称为暂时硬度。
2)非碳酸盐硬度(Hy):主要是指钙和镁的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所形成的硬度。因为水在常压下加热至沸腾,他们不会生成沉淀,故称永久硬度。
(5)pH值:pH值是指每升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既-lg[H+]。由实验测得,在24℃时纯水中H+离子浓度和OH-离子浓度均等于10-7mmol·L,即pH=pOH=-lg[H-7]=7.因此,当pH<7时,表示溶液呈酸性;当pH=7时,表示溶液呈中性;当pH>7时,表示溶液呈碱性。
(6)电导率: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纯水电导率很小,当水中含无机酸、碱或盐时,溶液的电导率升高。电导率常用于间接推测水中金属离子成分的总浓度。水溶液的电导率取决于离子的性质和浓度、溶液的温度和粘度。温度每升高1℃,电导率增加约2%~2.5%,通常规定25℃为测定电导率的标准温度。
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S/m(即西门子/米)。一般实际使用单位为μS/cm。
(7)浊度:ISO国际标准将浊度定义为由于不溶性物质的存在而引起液体透明度的降低。
(8)淤塞密度指数SDI(与污染指数FI等同):SDI是测定在标准压力和标准时间间隔内,一定体积水样通过一特定微孔膜滤器的阻塞率。它表征水中胶体物和悬浮物含量的多少。与浊度相比,它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示水质,但是SDI要比浊度准确、可靠得多。
(9)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天然水中的组成成分千变万化,目前尚无准确的直接测定方法,而且和有机物有关的几项指标,如耗氧量、总固体残渣的灼烧减重、总有机碳等,皆不能准确地表示有机物的含量及其组分。
1)耗氧量:又分为化学需氧量(OCD)和生物需氧量(BOD)两种。化学需氧量是指1L水中所含还原性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被强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氧的mg数,它是指示水体中还原性污染物的主要指标。
2)总固体残渣的灼烧减重:灼烧减重中,除有机物分解挥发外,还有碳酸盐、硝酸盐的分解,故一般灼烧减重大于有机物总含量。
3)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耗氧量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但同样不能表明水中有机物的组成。
4)紫外线吸收光谱法:紫外线吸收光谱法是对在紫外区(一般为200nm~1000nm)范围有吸收峰的物质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10)碳酸的平衡:碳酸在水中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
1)游离碳酸:即分子状的碳酸,包括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未离解的H2CO3分子。
2)碳酸盐类:即碳酸根离子CO32-。
3)重碳酸盐类:即重碳酸根离子HCO3-。
(11)二氧化硅:天然水中普通含有二氧化硅,但含量的变化幅度很大,大约在6~120mg/L范围内,大部分天然水中的硅含量小于20mg/L。地下水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比地表水中的要多。二氧化硅溶于水中的形态比较复杂,其表示通式xSiO2·yH2O。在天然水中呈溶解的和胶体的状态,形成不同形态的硅酸。不同形式硅酸的比例与pH值有关。
(1) 含盐量和总固体:
1)含盐量:水中的盐类一般指离解为离子状态的溶解固体,其阴、阳离子含量的总和称为含盐量。水的电导率与含盐量有关。
2)总固体是指水在一定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留在器皿中的物质重量,包括悬浮固体(即截留在滤器上的全部残渣)和溶解固体(即通过滤器的全部残渣)。
(2)酸度:是指水中含有能与强碱(如NaOH、KOH等)起作用的酸性物质的含量。这类物质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三类:
1)能全部离解为氢离子的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2)弱酸,如碳酸、硫化氢、醋酸等有机酸等。
3)强酸弱碱所组成的盐类,如铵、铁、铝等离子与强酸所组成的盐,这些盐类水解产生氢离子。
(3)碱度:是指水中含有能与强酸(如0.1mol/L的HCl标准溶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含量,碱度指标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及金属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这类物质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三类:
1)重碳酸盐碱度(HCO3-)。
2)碳酸盐碱度(CO32-)。
3)氢氧化物碱度(OH-)。
(4)硬度:水的硬度分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两类,二者之和称为总硬度(Ho)。
1)碳酸盐硬度(Hz):主要是指钙、镁离子与重碳酸根所组成的盐。由于水受热后,重碳酸盐分解为碳酸盐,溶解度降低后生成沉淀而析出。因此又称为暂时硬度。
2)非碳酸盐硬度(Hy):主要是指钙和镁的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所形成的硬度。因为水在常压下加热至沸腾,他们不会生成沉淀,故称永久硬度。
(5)pH值:pH值是指每升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既-lg[H+]。由实验测得,在24℃时纯水中H+离子浓度和OH-离子浓度均等于10-7mmol·L,即pH=pOH=-lg[H-7]=7.因此,当pH<7时,表示溶液呈酸性;当pH=7时,表示溶液呈中性;当pH>7时,表示溶液呈碱性。
(6)电导率: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纯水电导率很小,当水中含无机酸、碱或盐时,溶液的电导率升高。电导率常用于间接推测水中金属离子成分的总浓度。水溶液的电导率取决于离子的性质和浓度、溶液的温度和粘度。温度每升高1℃,电导率增加约2%~2.5%,通常规定25℃为测定电导率的标准温度。
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S/m(即西门子/米)。一般实际使用单位为μS/cm。
(7)浊度:ISO国际标准将浊度定义为由于不溶性物质的存在而引起液体透明度的降低。
(8)淤塞密度指数SDI(与污染指数FI等同):SDI是测定在标准压力和标准时间间隔内,一定体积水样通过一特定微孔膜滤器的阻塞率。它表征水中胶体物和悬浮物含量的多少。与浊度相比,它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示水质,但是SDI要比浊度准确、可靠得多。
(9)有机物种类繁多,在天然水中的组成成分千变万化,目前尚无准确的直接测定方法,而且和有机物有关的几项指标,如耗氧量、总固体残渣的灼烧减重、总有机碳等,皆不能准确地表示有机物的含量及其组分。
1)耗氧量:又分为化学需氧量(OCD)和生物需氧量(BOD)两种。化学需氧量是指1L水中所含还原性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被强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氧的mg数,它是指示水体中还原性污染物的主要指标。
2)总固体残渣的灼烧减重:灼烧减重中,除有机物分解挥发外,还有碳酸盐、硝酸盐的分解,故一般灼烧减重大于有机物总含量。
3)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耗氧量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但同样不能表明水中有机物的组成。
4)紫外线吸收光谱法:紫外线吸收光谱法是对在紫外区(一般为200nm~1000nm)范围有吸收峰的物质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10)碳酸的平衡:碳酸在水中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
1)游离碳酸:即分子状的碳酸,包括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未离解的H2CO3分子。
2)碳酸盐类:即碳酸根离子CO32-。
3)重碳酸盐类:即重碳酸根离子HCO3-。
(11)二氧化硅:天然水中普通含有二氧化硅,但含量的变化幅度很大,大约在6~120mg/L范围内,大部分天然水中的硅含量小于20mg/L。地下水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比地表水中的要多。二氧化硅溶于水中的形态比较复杂,其表示通式xSiO2·yH2O。在天然水中呈溶解的和胶体的状态,形成不同形态的硅酸。不同形式硅酸的比例与pH值有关。